即将消失的春运和乡愁

(一)出远门

一票难求,相信对于60后、70后而言,刻骨铭心!

2008年南方持续雨雪冰冻天气,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的壮观场面(40万人整整11天露宿街头,就为了回家两字),相信所有打工人一生难忘!

可是你知道吗?

人类历史上的春运迁徙大奇迹即将消失!

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,这背后不是别的,承载的是父母亲情、孝道传承和儿时的记忆,一句话,春运的背后是乡愁。

过年象征着家人亲情团聚的时刻,数十亿人次在华夏大地流动迁徙,这便是春运,便是人类历史上的流动性奇迹!

所以我们会看到摩托车返乡大军、自驾长龙,以及人满为患的火车厢、飞机场,甚至徒步回家的铁人!

你没出过远门,你不知道游子思乡之切,你自然也体会不到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的无奈!

读大学时一个中秋节课堂上(那时还不是法定假日),广东上海北京的同学说想家了,我说家有什么好想的?!(中学到大学,人送外号大哥,课堂上永远是老师讲完我接着讲,哈哈哈)

历史老师反问我一句,等你出了远门再说话!

不知道有没有人坐过火车硬座,知道硬座车厢是一种怎样的存在?

也是大学时,我的室友告诉我,自己是从邯郸站着到西安的,他说话的时候,还一再告诉我,你是想象不到的,用了恐怖的表情,但我依然难以理解。

直到我读研的时候,我从老家站着到武汉······

你不远离一次家,你无法打开思维格局。你不经历生死,你便无法理解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。借用华为长公主晚舟女士的话矫情一下,“没有在黑夜里痛哭过的人不配谈人生”。

为什么徒弟要离开师傅?儿子要离开父亲?为什么当有人征求我高考如何给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,我一再告诫,一定要去外省,越远越好,并且首先选择核心城市!

思维眼界怎么打开,离开你的生活圈子!

我研究生毕业论文后记里写过一句话,离开陕西,才使得我从男孩成为男人,才知道什么叫脚能行肩能挑,什么叫顶天立地大丈夫。

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,把孩子养在温室里!

除非天赋异禀、独具慧根的奇才受外界刺激顿悟外,对于绝大多数人,离开圈子(外出读大学、外出工作、联姻等)是唯一改变其思想基因的机会,舍此以外,如若不是意外条件,他的思维禀赋也大致只能是原来圈子里的平均水平。

(二)高 铁

“截至2021年12月30日,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,稳居世界第一;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,稳居世界第二。”

中国高铁创造了世界奇迹!

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全面铺开,未来主要地市甚至主要县城将基本实现高铁全覆盖,高铁运力将会根本性改观。

高铁运客,普铁拉货,客货分流,将来中国版图将会成为高铁、普铁纵横交错的密集铁路网。

更何况一个地市、一个县城未来也只有那么点人口,一票难求基本不存在。

未来春节人口流动迁徙,将很少在普通地市、县城与大城市之间,将会在核心大城市与次大城市之间,也就是我所说的未来10-30年间万亿俱乐部城市(70座左右)之间流动。

这些城市高铁、铁路、轨道交通、机场都很发达,有的是通勤办法。绝不会像十多年前我在火车上听到的新疆妹子给我讲的,从长沙坐一天一夜火车到西安,再从西安坐一天一夜火车到乌鲁木齐,再从乌鲁木齐坐两天一夜汽车到她所在的家乡,然后再坐其他车(我不知道是牛车还是马车)。

同志们,我发誓,我不是给你们讲故事,我用人格保证,这个事是当年那个妹子亲口告诉我的,从她的言语神情中,我听到看到的是无奈。

听她讲完,我惊讶地反问一句,那你回家干啥?这太累了,也太不划算了!舟车劳顿尚且不说,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,这样回家安全吗?她很无奈的跟我说,我不回家,一个人在宿舍怎么办呢?

是啊,一个人在异乡,每逢佳节倍思亲,我太有体会了!

国人是幸运的,这样的事情在未来几乎不会发生!

这要感谢我们生产力的高度发达,感谢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!

感谢勤劳勇毅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努力!

(三)聚 集

我以前文章分析过,未来人口会主要集聚在那70个城市,这70座城市以外的地市、县城会逐步萎缩,乃至消失。

人向高处走,水向低处流,这便是用脚投票的自然法则。

人们渴望迁徙到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,渴望定居在气候环境优越的地区。

冬天怕冷的人,喜欢去海南、广东,夏天怕热的人喜欢去避暑胜地。

这在未来都成为现实,而不是今天的梦想。

所以广东和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从不担心人口增长的问题,他们要担心的是未来人口增长过快,承载容量的问题。

那些风景美如画、人在画中游的山川溪流等避暑胜地,将以庄园经济模式招徕客人。这便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境况。

既然人口主要集聚在这些发达城市,自然不存在迁徙的问题。前面已经论述,发达城市不存在通勤难题。

倒是要及早谋划城市群发展模式,作为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达主要标志,城市群发展模式必须坚定不移,否则,一旦陷入大城市病恶性循环,将一发不可收拾!

(四)即将消失的春运和乡愁

有了高铁运力和人口聚集,那么即将消失的春运和乡愁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再过30年,60后、70后们垂垂老矣,要么已经辞世,要么在大城市与子女一起居住,要么在社会化养老,但无论怎样,因春节过年,子女大规模迁徙来看望他们的盛况是根本不存在的。

为什么?因为一年只有几百万的新生儿啊!

但是60后、70后你知道有多少人口,有大几个亿?

他们现在掌握权力,制定规则,所以他们很任性(题外话)。

春运这种奇迹于他们是与生俱来的!

这里还涉及到一个话题,人口负增长,我在未来社会颠覆性变革的文章中,已经做过深入分析,不在今天论述之列,此处略去3000字。

所谓乡愁不过是60后、70后甚至一部分80后回到出生地,也就是故乡,重拾童年乐趣,重温天伦亲情。

但是从90后开始,00后、10后、20后们,没有故乡,所谓故乡于他们而言,不过是父辈乃至爷爷辈言语中的某个地方,仅此而已。

对这个地方,他们天生无感,自然不存在乡愁。

乡愁都消失了,他还去那个地方干什么?

他们不去了,又怎么会有春运呢?

即便他们去,我已经说了,撑死千把万流动量。

抓住最后的尾巴,致敬乡愁,致敬春运,致敬逝去的青春...

生成海报
本资源下载说明:本站也是始于兴趣,源于网络,仅用于学习及研究使用,切勿用于商业用途,如侵权联系删除! 其版权归该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。
漫资源 » 即将消失的春运和乡愁